​​​咨询热线:  0755-25841689      +86 159 9959 3129
策   划    ·    设   计    ·    管   理    ·    执   行    ·    推   广    ·    营  销
大众点评和美团联姻
来源:咪厨微信公众号 | 作者:咪厨微信公众号 | 发布时间: 2015-10-08 | 172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美团网与大众点评网合并由传闻变为现实。10月8日,二者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;同时战略合作得到了 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红杉等双方股东的支持,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。与之前传闻一致,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,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。王兴以一句“既往不恋,纵情向前”总结这次合作;张涛则表示在一起后要不忘初心,全速前行。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将保持不变,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,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,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,强强联手,推动行业升级。

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并非一劳永逸,难以解决O2O困境--虎嗅网站
  节前最后一天,美团、大众点评合并的消息再次强力袭来,“抱团取暖”、“没有选择的选择”、“投资人的意志”等等标签立马贴过来,而此时,据古永锵飞抵上海,与王微莞尔一抱,已经有三年,距离滴滴快的在愚人节公布“结合”消息,才不过半年。
  为什么合并?理由很简单,为了活下去。消息显示,在此之前,美团已经在8月的华尔街路演中折戟沉沙,资金链频频告急。对于一个错过三次“风口”的美团CEO王兴来说,他再也不能让美团这个O2O机会砸在手里,而对于大众点评,这家起于沪上,精耕细作12年,却并没有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的公司来说,找一家公司合体,应该也是其投资人的唯一选择。但是,美团、大众点评后的“新美大”,没有优酷土豆、滴滴快的那么幸运。优酷土豆合并之后,直接减少了两者在版权购买、广告费用方面的“浪费”,并且有一个大视听行业、大IP时代等着;滴滴快的合并之后,补贴大战收官,而且从“打车”到“出行”,以及附着在出行上面的所有产业,有一个大城市出行产业等着。但“新美大”(两者合并后的公司)面临的,却依旧面临着BAT能随时一锅端的、具有高度复杂性的O2O行业,合并并不能解决O2O目前存在的困境。
  同类项过多,合并的增量在哪?
  打开美团(包括分拆出去的猫眼电影、美团外卖)和大众点评(以下称点评)两个APP,能发现这样简单的一个事实:点评有的,美团都有;点评没有的,美团也有了。这说明,当美团合并点评,除了给资本市场一个讨钱的剧本,看不出实质上的合并增量。从美团和点评的愿景目标来看,面向移动互联网的O2O行业,二者相当于不同侧重点的“完整版”和“媒体版”。美团是以“团购”模式横穿餐饮、外卖、酒店、旅行、电影等行业,以收取佣金为收入来源;而点评的优势在于12年来积累的用户“评价”数据,以广告费为收入来源。当两者合并之后,“新美大”需要面临两者在共同擅长的餐饮行业,做大量的数据去重、整合、重新打通。而同样的问题,也存在于其他低频、低客单价的行业,例如电影、外卖等。
  过半员工做外卖,平台特质何在?
  据此前美团透露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底,美团的员工数为1.5万,全年将超过2万人,其中,美团外卖(多数为地推人员)员工占到约1万。而与此对比,两个公司合并后员工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阿里巴巴,比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百度糯米和新口碑(阿里与蚂蚁金服合资)加起来还要多。这种对比,显示了美团背后的隐忧非常明显:作为一个平台,或者说愿景在于成为一个平台的公司来说,投入如此多的人力成本做外卖,其背后的风险程度可想而知。而这种人力方面的巨大成本,还将在美团、点评合并之后进一步加深。按照今年初大众点评公布的数据来看,以当时的员工总数7500来算,这意味着,两者合并之后,“新美大”的管理层首先要面对的,是如何接手近3万名员工,而3万人,是BAT这种体量(其收入和利润、产业辐射面)才能支撑起的员工数量。“养不起”怎么办?唯一的办法就是裁员。而从“新美大”的合并方案来看,点评的餐饮条线员工可能首当其冲,最难免被裁员。
  规模被快速赶超,所谓门槛是空谈
  对美团来说,早年地推积累的优势,成就了其现在的规模优势,但可惜的是,这个规模优势太容易被超越了。据支付宝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,成立两个月、正式上线50多天的新口碑,已经突破了日均100万单,而这个成绩,美团几乎是靠拼了命了地推,花了两三年时间才达到。这并非怪美团不努力,而是只能归因于模式的差异。从目前支付宝、微信做O2O的态势来看,前者可以利用既有的4亿多实名用户,这个巨大的平台入口,以及目前“全面开店”的自发自主的平台模式;后者,则可以利用社交工具高频的特点。总之,两家平台公司,利用的都是平台撬动方式,都是轻资产模式。与之相比,美团的“重模式”则不太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:商家需要更多的营销自主权,而用户则需要这种“重模式”、“粗笨模式”之外的更垂直细分、更有尊严的消费方式。实际上,美团、大众点评,包括饿了么、百度糯米,以及新口碑、微信,想要打造的,都是一个“线下淘宝”,既然这样,按照禀赋资源来看,可能真的是淘宝的归淘宝(支付宝、新口碑),“新美大”们回归小而美,或者抱更大的腿。